2025年7月黃維仁博士暑期課程熱烈報名中

親,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作者:黃維仁博士

編輯:雅歌/小親

一、人生像一列火車

在不知不覺中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我們一起同在車上的時間可能是5年、5小時、甚至5分鐘,但即使是一次短暫的見面,甚至一個溫柔的微笑,一個點頭,一個肯定,一句智慧的話,都可能對我們的人生產生深刻的影響。

在火車上,不論你是男是女,你的出生背景如何,每一個成人表像的背後都有一個小男孩和小女孩,都在問著兩個同樣的問題:

  1. 我可愛嗎?
  2. 我有用嗎?

在這列人生的火車上,我們不能選擇自己到底是生為男還是女;生為華人還是其他種族的人;沒有辦法選擇我們出生在戰亂的時代,還是和平的時代;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還是富足的家庭;即使生在富足的家庭,也沒有辦法選擇我們的父母親是否彼此相愛,懂不懂我們。而他們能否彼此相愛,是否懂得我們的心理需求,對我們的一生卻有重大的影響。

但是我相信只要有一顆謙卑、願意的心,不斷學習愛與智慧,我們仍然可以選擇建立一個幸福、有意義、充滿友情的人生。

二、人生最大的悲劇

在我們華人的家裡不是沒有愛,其實有很多的愛,但卻是充滿了恐懼、焦慮和掌控的愛。

三、什麼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想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當你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力不能勝的重大危難,感到脆弱、無助,走不下去的時候,還有人願意接納你。你知道在茫茫人海中,有人真正愛你、疼你。

有人在你痛時,跟你一樣痛;而當你把心打開,傾訴你真正的心聲感受時,對方不但能耐心傾聽,還能瞭解你、讀懂你、支持你、鼓勵你,巴不得看到你好,用愛心說誠懇的話,幫助你發揮潛能,活出最美的生命。

所謂 「萬人追不如一人疼,萬人聊不如一人懂。」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有人如此相伴,我認為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我用一個字表達,就是「親」,親密感的「親」。

這就是天地人間最珍貴的禮物,最難得,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輩子去追求的。

四、「親」,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人生有很多種的成功,比如人們一般比較看重的賺大錢,買好車,其實獲得這些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人生最難的成功是當別人與你朝夕相處、對你瞭若指掌以後,還愛你、尊敬你、喜歡親近你。

我們都渴望在這熙來攘往的火車上能夠跟人建立親密的關係,然而想要「親」,又是何其難!

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一個兩難就是,跟你親近,我就受傷;不跟你親近,我又孤單。人,跟普通的朋友相處很容易,一旦進入親密關係,反而變得非常危險。

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進入愛情關係是人一生之中最千載難逢的機會,它可以讓我們過去所有的心靈創傷得到醫治,所有心中最深的需求得到滿足。然而,這也是一個人心靈放下防衛,容易傷上加傷,因而也可能是最危險的時刻。

從社會統計資料,就會看到在社會生活中最基本、最親密的單元:家庭和婚姻正在加速解體。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的離婚率在近20年來始終居高不下,高居亞洲第二。

跟過去相比,現在離婚變得相對容易了,人們選擇的自由更多了。但是我們都知道,離婚是很痛苦的,它不只是身體上的、表面上的分離;更是心靈上的撕裂和信任感的破壞。那種心靈上的創傷對人身心的影響是更大的,甚至是終生的。

當我們的婚姻、家庭,這個人生最溫暖的港灣都在不斷面臨解體的危機時,我們如何在複雜的社會關係、茫茫的人海中尋找「親」呢?我們是否可能建立一個安全的關係,以至於人與人之間可以享受那個最難、但又最值得珍惜的親密感呢?

當然是可能的。要享受這樣美好而又難得的親密關係,關鍵在於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愛,學習發展情感智慧。

我常常說,好的動機並不一定能帶來好的效果,因為愛是需要學習的。

五、根據「原生家庭90/10的理論」,想要擁有「親」,需要探索原生家庭

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建立親密關係,就需要學習瞭解自己和對方的原生家庭,也就是我們從小成長的家庭。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與親密關係的影響是深遠而不容易被察覺的。婚姻,乃至一般人際關係中的很多死結大都跟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有關係。

婚姻關係跟親子關係極為相似,嚴重的婚姻問題常常源自原生家庭。

有人之所以在婚姻中萌生去意,是因為過去在原生家庭中的很多沒有被滿足的需要在婚姻中也沒有得到滿足。

很多人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沒有被看見,沒有被懂得,沒有感受到被愛,因此很多人進入愛情婚姻關係時潛意識中都會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可以在婚姻關係中找到一個從來沒有過的好父母。

自己還沒有開口之前,對方就已經知道他的需求,就來主動滿足他的需求。人在戀愛時跟親密對象互動的心態跟自己年幼時與父母親互動的心態非常相像,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說:

愛情關係就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就是愛情關係!

但是很遺憾,進入婚姻關係的兩個人沒有一個是完美的,雙方可能都曾經在原生家庭中受過傷,都因為內心有很多傷痛沒有及時處理,而不能給予對方所期待的愛。結果,兩個人彼此傷害,最後只能以分手收場。

不僅婚姻關係如此,一般的人際關係也是這樣。當人們進入比較親近的關係時,常常容易重複自己在原生家庭中學到的模式。如果原生家庭的問題沒有處理好,在一般的人際關係中也很容易發生問題。

因此當一般的人際關係遇到瓶頸的時候,大都需要回頭來處理原生家庭中的一些問題。

美國最富盛名的心理治療機構門寧格基金會(Menninger Foundation)提出一個「90與10的原則」,意思就是說,在引發當下人際、情緒問題的諸種因素中,大概只有10%是跟現在的事件有關係,90%可能都跟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有關係。

所以當一個人在人際關係和親密關係中遇到瓶頸的時候,如果能回去探索原生家庭中未處理的情緒經驗與心理需求,對於化解當前的人際難題會有極大的助益。

六、「童年傷害性經歷對一個人的身心影響」研究表明:問題家庭產生問題孩子

美國加州的一個保險公司聯合喬治亞州的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做了一個大樣本、長時間的調查,主題是童年傷害性的經歷對一個人身心的影響(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

這個研究項目發出了超過17000份問卷,表示願意接受這項調查研究的有將近1萬人,研究的時間跨度有二三十年。經過長期的追蹤,研究者得出結論:一個人如果在童年受過創傷,進入成人後就比較容易出現身體、心理和行為上的問題,這一點有醫院客觀的記錄為佐證。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期經受過以下負面的經歷:受過生理、心理或者是性方面的虐待,母親受過來自父親的家暴,家裡有人罹患精神疾病、抑鬱症,有家庭成員被關進監獄等傷害性經歷,等到他成人以後:

這個研究非常觸目驚心,問題家庭產生問題孩子。當這個孩子成長以後,如果過去的創傷得不到醫治,在身心方面都會非常痛苦。當他進入婚姻關係,也很難有一個幸福、快樂的關係,而問題關係又造成下一代人格不健全。

原生家庭會影響人的愛情婚姻關係,對於一般的人際關係,乃至一個人的人格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想要有「親」的能力,要學習如何建立健全的自我和健康的人際關係。

當你在人際關係中出現瓶頸,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同樣的問題,那很有可能是跟你在原生家庭沒有處理好的問題有關係,需要回溯到原生家庭,化解殘留的心理情結。

(編注:本文編選自黃維仁博士著作《親在人生路上——原生家庭三堂課》)

編後語:

探索原生家庭,不是為了怪罪父母,而是可以更了解自己,因為原生家庭深切影響我們現在的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我們感受愛和接收愛的方式等等。過去原生家庭發生的一些事,我們不需要負責;但是現在,我們的幸福快樂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們可以學習為自己的成長負責,突破人際關係的瓶頸,自由享受關係中的「親」。

國際親密之旅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部分或全部不得轉載、翻製、散播或轉售

我們無法使風不吹,但我們可以調整風帆,讓船到達目的地。
期待與你一起,突破瓶頸,自由享受關係中的「親」。

點擊了解黃博士親自設計的親密之旅課程探索黃博士的著作書籍與講座影片回看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