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黃維仁博士暑期課程熱烈報名中

衝突是親密關係的一部分

編輯:雅歌 / Esther / 小親

圖片來源:Pexels

為什麼會發生衝突?

衝突,很多時候是因為誤解,而誤解大多來自差異。差異的來源有很多種,包括年齡的差異、城鄉的差異、出生年代的差異、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個性的差異和原生家庭的差異,等等。那麼,是不是差異一定會導致衝突呢?但其實差異並不一定會帶來衝突。當我們用你死我活的眼光來看差異的時候,它才容易演變成為衝突。即便爆發了衝突,衝突的結果也不總是負面的,當我們學習用一個新的眼光來看差異和衝突,只要處理得當,還會為親密關係注入新的活力。

夫妻間差異和衝突的三個迷思

第一個問題,差異會導致衝突嗎?是不是差異越大的夫妻,就越容易離婚?

臨床實證研究指出,夫妻間相似與相異的程度,不能預測離婚。有些夫妻差異很大,但依然很幸福、很恩愛。有些夫妻即使彼此個性非常相似,卻仍以離婚收場。而且很多夫妻就是因為個性不一樣而相互吸引,彼此相愛,只是婚後雙方會因為當初吸引自己的那些差異而產生衝突。但只要他們好好地學習愛,經過衝突、調適,最後很多人都能進入一個非常幸福的婚姻。

第二個問題,是那些爭吵次數多的夫妻容易離婚呢,還是那些爭吵次數少的容易離婚?

過去30年的臨床實證資料表明,夫妻間爭吵次數的多少不能夠預測離婚率。研究者發現,快樂的夫妻跟離婚的夫妻,他們吵架的次數平均起來差不多。不但吵架的次數差不多,連吵的內容都是一樣的:為金錢、子女教養方式、家務分配、雙方的姻親吵架,為雙方的娛樂、朋友、性關係吵架。不僅夫妻間吵架次數的多寡,跟是否離婚沒有關係,而且真正能夠預測夫妻是不是會離婚的,是夫妻間是否懂得處理他們彼此的差異與衝突。

第三個問題:那些快樂、幸福的夫妻,是不是他們之間的問題統統解決了?

按照約翰·戈特曼博士(Dr. John Gottman)的實證研究,即使是非常幸福、快樂的夫妻,他們的婚姻中還有69%的問題是無解的。只是幸福、快樂的夫妻沒有讓這些差異成為問題,而是懂得跟這些差異和平共存,並把這些差異變成他們生活的調味料。

為什麼親密關係雙方會逃避衝突?

心理學界的實證研究發現,造成現代夫妻離婚的首要因素是「長期、習慣性地避免衝突。」

為什麼親密關係雙方會逃避衝突?是因為衝突會帶給雙方很大的痛苦,而他們卻沒有方法去有效地化解衝突。爭吵時,往往雙方都是真情流露,心理的傷痛往往超過肉體的傷害。所以常常會長期、習慣性地避免衝突。但這樣就會令親密關係逐漸冷淡,最後成為「相見如冰」。俗語說「哀莫大於心死」,關係如果到了這個地步,就要花很大的工夫才能醫治。

不是你錯也不是我錯,那為什麼總是吵不停?

衝突是親密關係中無可避免的一部分,因為只要關係夠親近,彼此的差異就會浮現。正如牙齒會咬到嘴唇卻不會咬到耳朵,因為距離越近,摩擦也越容易發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與需求,例如快慢、花錢省錢、育兒方式、情感需求等,這些差異很容易引發衝突。

然而,衝突不一定是壞事,它其實是彼此更深入瞭解的重要契機。雙方若能在安全的情境下,真誠表達內心的感受與需求,處理那些真正「在乎」的議題,反而能讓關係更進一步。事實上,越激烈的衝突,往往來自我們對彼此越深的重視與期待,與「我是否被愛、被尊重」息息相關。

衝突常不是因為事實本身,而是雙方對事件的不同詮釋與價值觀。例如一位太太花錢為先生買名錶表示愛意,卻被對方誤解為浪費,源自於兩人不同的原生家庭背景與愛的表達方式。我們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對方的觀點才有問題,甚至會尋求第三者來支持自己。然而,即使有千萬人站在我們這邊,也無助於修補關係,反而可能造成更深的裂痕。真正重要的是,我們帶給對方什麼樣的感受,是被羞辱還是被尊重?我們要的是爭贏對錯,還是維護這段關係的連結?每個人的經驗與角度都有限,承認自己也有可能錯,能讓我們更願意傾聽與包容。

有兩句令人值得我們深思的話:

「別人也許不記得你過去說了什麼,也不記得你過去做了什麼,但他們會永遠記得你帶給他們的心理感覺。」(是讓他們覺得被羞辱,還是讓他們覺得被疼愛、被尊重?)

「你到底是要爭自己是對的,還是願意保護、維持好你們的關係?」

衝突就像「危機」一詞,既有危險也有機會。如果雙方能學會溝通、安撫情緒、設身處地理解彼此,願意妥協與回應對方的期待,那麼每一次衝突都能轉化為彼此更加了解、感情更加深厚的機會。這樣的關係,才能穩定而長久,真正帶來親密與滿足。

編後語:

很多親密關係雙方都怕吵架,總覺得「架」吵多了,就容易散了,所以就儘量避免吵架。

但其實專家們的研究發現——長期、習慣性地避免衝突,是造成親密關係破裂的首要因素。

要記得,衝突是親密關係的一部分,我們不是要做到「不吵架」,而是要學習「會吵架」唷!

國際親密之旅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部分或全部不得轉載、翻製、散播或轉售

想要具體了解如何處理差異與衝突、學習親密之旅課程嗎?點擊下方按鈕看更多詳細資訊!

點擊了解更多親密之旅課程返回目錄